首页

套路直播璐璐女王

时间:2025-05-25 03:36:03 作者:泉州边检"一站式"服务助力国产游艇扬帆出海 浏览量:65311

  中新网昆明3月20日电 (陈静)20日,《昆明市呈贡区推动花卉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试行)》(下称“花十条”)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呈贡区将重点扶持以科研、交易、进出口贸易为定位的涉花企业,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图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呈贡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的斗南是中国花卉产业发源地之一,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云南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拥有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和世界第二大的花卉拍卖中心。

  呈贡区副区长龙晶晶称,此前一直没有专项的花卉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升级发展,也面临产业外溢、招商引资难等问题。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鲜切花进行检测。呈贡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为积极帮助花卉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吸引企业投资呈贡,呈贡区围绕“科研+交易+展示”的花卉产业链发展定位,做好花卉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于2024年2月22日正式印发了“花十条”。

  龙晶晶表示,扶持政策由十项16条措施组成,内容涵盖强化花卉产业空间保障、支持“小升规”“个转企”、提升花卉交易量、支持花卉总部经济发展、鼓励种源研发及标准制定、鼓励花卉外贸企业发展壮大、鼓励花卉企业上市等方面。

  其中,重点扶持以科研、交易、进出口贸易为定位的涉花企业。例如,在鼓励花卉企业种源研发、科技创新及标准制定方面,给予科研项目经费补助、标准制定扶持、新品种引进奖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扶持;在鼓励花卉企业提升交易量方面,给予10万至30万元的阶梯性增速奖补;在鼓励花卉外贸企业发展壮大方面,分梯度给予5万至35万元不等的补助;在鼓励花卉企业上市方面,配套50万至200万元不等的奖励。

图为斗南花卉市场内工作人员正在装卸鲜切花。呈贡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政策兑现主要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推进“花十条”政策同区级其他扶持政策并轨。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的投资规模大、影响带动力强、经济贡献好的特别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可按“一事一议”原则另行研究。

  据悉,“花十条”补助所需资金全部由斗南花卉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列入次年部门预算,由呈贡区财政统筹安排,保障到位。当地将通过两年的政策试行刺激,使斗南花卉产业营商环境更加优越,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花卉产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的属性更加明显。试行期满后,会根据呈贡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政策实施绩效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并顺延。

  下一步,呈贡区将重点鼓励花卉外贸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培育花卉新品种,优化花卉外贸结构、促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呈贡区花卉外贸增长量预计将超20%。(完)

【编辑:姜雨薇】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再次跌破10米低枯水位

此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还联合湖北赤壁市、湖南安化县、雅安雨城区、广西苍梧县、云南勐海县、陕西泾阳县六大黑茶主产县域以及重要黑茶企业,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互赢”的发展理念,共同发布《中国黑茶·安化宣言》,明确黑茶产业发展方向与目标。

聚算成势 青海应用绿色算力赋能“四地”建设

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6月,三河市与副中心签署了《关于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政务服务“区域通办”2.0版的框架协议》,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跨区域通办”专窗,依托副中心一体化综合受理平台的“跨省通办”功能模块,通过远程互动、异地收件、材料邮寄的方式,打造“云窗口”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跨省、跨区协同联动。

多地金融委亮相 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加快形成

“创新始终是费列罗的核心DNA,过去几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创新速度和增长潜力,所以希望通过费列罗中国食品研发中心进一步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满足中国消费者多元化需求。”费列罗国际实验室总经理Marco Serra表示。

(新春走基层)浙江湖州市民新春恳谈会 通往幸福感城市的“密钥”

近年来,秭归县围绕“科技强橙、标准强橙、数字强橙、品牌强橙、文化强橙”五大路径,打造“世界理想之橙”,主动融入新零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元集采活动,进一步畅通新零售渠道,促进秭归脐橙的销售。

演绎时尚新潮流 AW2024北京时装周启幕

3月22日电 据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消息,2024年3月18日至19日,第一届“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Sino-Swedish Colloquium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瑞典隆德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商贸法系以及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国际环境法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瑞典外交部、瑞典驻华大使馆、瑞典隆德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代表处武汉办公室、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厦门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以及武汉大学的三十多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山,围绕实现碳中和的全球治理路径,共话全球合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